中国非遗文化网
最新文章
  • 非遗传承人畅杨杨:妙剪生花续匠心
    非遗传承人畅杨杨:妙剪生花续匠心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潘志贤 通讯员 王佳宁红色的纸张在手指间翻飞,不一会儿,一朵雍容的牡丹便在畅杨杨手中“绽放”。作为第25届河南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省级非遗项目孟津剪纸的代表性传承人,“90后”畅杨杨称剪纸为“指尖上的魔术”。“剪纸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财富,也是我讲述家乡故事的方式,我想把它发扬...

  • 非遗传承人杨美:“水清,咱们村民喜在心!”
    非遗传承人杨美:“水清,咱们村民喜在心!”

    【解说】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纳林陶亥镇,如今被称为“豆面专业户”的豆面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杨美再也不担心没水和面了。去年镇里新建了净化水厂,涓涓清流不断流,杨美的豆面也越擀越香。但过去,杨美的生意却并不好。不是因为制作工艺不行,而是镇区的停水常常让做豆面的他不得不“停摆”。纳林陶亥镇历来是个贫...

  • 武汉非遗传承人创新技艺将汉绣融于生活
    武汉非遗传承人创新技艺将汉绣融于生活

    汉绣是流行于武汉、荆州一代的传统刺绣艺术。在以前,武汉汉口有一条绣花街,家家绣花,户户刺绣。而现在,非遗传承人王燕正努力让古老的刺绣焕发新的活力。王燕老师表示,非遗手艺不能束之高阁,汉绣作品应当进行创新,要将汉绣融入到生活当中去。...

  • 仁风镇召开鼓子秧歌非遗传承人座谈会
    仁风镇召开鼓子秧歌非遗传承人座谈会

    为进一步鼓励鼓子秧歌非遗传承人做好非遗传承保护工作,提高传承意识,推动非遗事业稳步发展,3月17日上午,仁风镇鼓子秧歌非遗传承人座谈会举行,区文旅局副局长王伟及国家、省、市级鼓子秧歌非遗传承人参加会议。会议由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刘玲主持。座谈会上,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姚大新,省级非遗传承人豆庆国,市级非遗传承人...

  • 百余名非遗传承人进校园
    百余名非遗传承人进校园

    本报讯近日,盐边县第一初级中学的1500名学生迎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手艺”课——盐边县文广旅局、盐边县文化馆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人员来学校开展“非遗进校园”传承教学活动,并邀请傈僳族服饰制作技艺、苗族蜡染技艺等方面的6名非遗传承人进行现场传习活动。据介绍,为加强非遗传承保护工作,近年来盐边县通过...

  • 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代表
    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代表

    贵州省雷山县控拜村是雷山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的发源地,被称为银匠村,而雷山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也因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造型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近年来,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屡屡被侵权的现状,雷山县检察院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行动,并成功办理了保护国家级...

  • 非遗传承人张子全用“三心”做好茶
    非遗传承人张子全用“三心”做好茶

    编者按:日前,“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于弘扬中国茶文化很有意义。为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新华网推出系列报道,讲述“非遗故事”。新华网贵阳12月20日电出生于制茶世家,种茶、制茶、饮茶,一生与茶结缘,一双手在300度的...

  • 一个年轻非遗传承人的坚守与创新
    一个年轻非遗传承人的坚守与创新

    黄河澄泥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因制作技艺复杂,曾消失数百年。1991年,张慧的父母张存生和王玲历经131次失败恢复了黄河澄泥砚制作工艺。因从小生活在郑州的黄河岸边,跟随父母学习黄河澄泥砚的制作技艺,张慧大学毕业后就开始了黄河澄泥砚的传承,如今她是河南省非遗项目黄河澄泥砚的第六代传承人。为给传统非遗注入新的活...

  • 贵州省
    贵州省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加强普查工作,进行系统、有针对性的挖掘和抢救。建立和完善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85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 海南省
    海南省

    海口市经过多年的努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已经拥有7个国家级、10个省级、2个市级共19个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8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37名。海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7个(琼剧、海南八音器乐、海南公仔戏、海南椰雕、海南斋戏、冼夫人信俗、海口天后祀奉)、省级9个(海南虎舞...

<< ···798081··· >> 80/84